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内设机构 > 玉米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玉米研究所作为我国主要的极早熟玉米育种团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玉米研究所的玉米研究工作始于1949年,主要从事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85-115天,活动积温(出苗至成熟)在1700-2300℃之间的早熟、极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现有团队成员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硕士5人。团队中有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头雁团队成员1人,黑龙江省品种审定玉米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黑龙江省玉米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岗位专家1人。

      目前团队年科研用地500亩左右,包括常规育种基地、南繁基地、科研温室、晾晒库房等,“十三五”以来,先后担课题项目11项,其中现已完成结题6项,在研5项。包含黑龙江省科技厅级项目2项、农业农村部级项目2项。其中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克山综合试验站在所辖5个示范县开展玉米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农户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已连续滚动15年,准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更对地方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单位作为目前唯一一个以县级基地命名的省农科院系统直属一类事业单位,区位特点突出。玉米育种团队经过70余年扎根专研,几代人不断的创新耕耘,成果历经农家种-双交种-单交种;选育目标历经“高产”-“高产、抗病”-“高产、抗逆”-“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矮、早、密”三字贯策始终,成果累累。目前团队自主创新获得不同类型的亲本材料计2000多份,选育了KL3、KL4、HB410、HA131、HA1422、HB1397、HB0011、HA0002等一批骨干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兰卡、非兰卡杂优模式群,构建了极早熟玉米育种体系,储备相关种质资源200余份。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极早熟玉米“兰卡×非兰卡”的杂优框架基础上延申演变的“欧杂×美杂”的新观点及相关设想。

      团队“十三五”以来审定克玉18、19、22等早熟玉米品种9个,填补多个空白,其中克玉19是我省第一个高效加工型机收品种,是2022年唯一推荐入选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研发与推广后补助项目的玉米品种;克粘845是唯一能在黑龙江省五、六积温带常规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克糯256是黑龙江审定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加工型糯玉米品种。克单8、克单9、克单10、克玉15、克玉17、克玉19均为黑龙江省各阶段主导品种和相应审定试验对照品种。“十三五”以来有7个品种实现品种权使用转化,转化金额980万元。团队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奖励8项,其中“克单4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克单8号”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克单9号”、“克单10号”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克玉19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专利10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共3条记录 当前为第1页/共1页
  • 电话:0452-6165158 0452-6165259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沈江路61号 农垦医院西侧

  • 邮箱:keshansuo@163.com

  • 网址:www.hljnkyksfy.cn